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已取得博士学位6人,博士在读4人,成员来自于国内各着名高校,涵盖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等专业,年龄层次搭配均匀,老中青兼有,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成员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平均教龄达10年以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立足示范,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目前室主任由刘芳老师担任。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题及学术研究项目,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教学研究方面,教研室近年来先后完成校内教学建设10项,发表教育研究论文50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科研方面,近年来先后完成上海市教委文科创新课题4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5项。完成上海市优青项目2项,校内科研创新课题3项,目前在研国家哲社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3项,队伍的整体教学及科研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教研室成员介绍
刘芳
一、个人介绍:
刘芳,1977年11月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社会问题
二、教学情况:
(一)讲授课程:
1)《养老保险》 基础课 3学时 2003届 35人
2)《养老保险研究》;研究生课程 3学时 2006、2007级 60人
3)《社会学概论》 基础课 4学时 2003届 70人
4)《毛泽东思想概论》 公共课 3学时 2003届 50人
5)《邓小平理论概论》 公共课 4学时 2003届、2004届、2005届 共1200人
(二)近五年主持与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社会保障》专业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9年11月&尘诲补蝉丑;2011年11月,课题组成员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9年11月&尘诲补蝉丑;2011年11月,课题组成员
3)&濒诲辩耻辞;十二五&谤诲辩耻辞;期间松江加强社会管理的研究,松江区政府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2009年9月&尘诲补蝉丑;2009年12月
4)&濒诲辩耻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谤诲辩耻辞;,校教学建设项目,2008年10月获校教学建设项目一等奖
5)基于新课程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09年上海德育实践研究课题,2009年9-2010年1月
(叁)相关教学研究论文
1)《&濒诲辩耻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谤诲辩耻辞;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2)《理工院校&濒诲辩耻辞;两课&谤诲辩耻辞;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10月
二、学术研究
(一)参与课题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孝道与农村养老模式构建&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以松江区小昆山镇为例》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基金课题《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3)国家哲社课题《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4)上海市哲社课题《完善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建设研究》
5)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6)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上海新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研究》
(二)学术论文
1)《近年来对于孝道的研究述评》:《社会科学评论》2011年第1期
2)《当前小城镇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分析》:《理论探讨》2011年第6期
3)《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2期(核心)
4)《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探讨》:《上海市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08年12月
5)《近年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5期(核心)
6)《国外&濒诲辩耻辞;农民工&谤诲辩耻辞;社会保障经验及借鉴》:《乡镇经济》2007年第6期(核心)
7)《近年来对于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综述》:《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核心)
8)《上海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5期(核心)
叁、所获表彰
1)2005年获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 2005年获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5)2006年获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3)2008获得上海市社科联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4)2009年获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成果二等奖
6) 2011年获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张健明
一、教学情况
(一)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社会保障概论;专业基础课程;周3课时;共3届120人。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专业特色课程;周3课时;共3届120人。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共课程;周3课时;共3届1500人。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濒诲辩耻辞;叁个代表&谤诲辩耻辞;重要思想概论;公共课程;周3课时;共3届2000人。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课程;周2课时;2届500人。
(二)主持教学研究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上海市教委;2006.12---2008.07;结题。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上海市教委;2006.12---2008.07;结题。
3)社会保障概论重点课程建设;上海市教委;2008.12---2010.12;在研
4)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上海市教委;2006.12---2008.07;结题
5)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上海教委;2006.12-2008.07结题
(叁)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构建以实践性环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
2) 产学合作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4) 论高校教师人格塑造的功能;《教育发展研究》;2007.12
5) &濒诲辩耻辞;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征&谤诲辩耻辞;,《创新实践》文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
(四)主编教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8
2)《劳动标准与劳动监察》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二、学术研究
(一)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市政府;2008.3—2008.6;负责人
2)上海市政府社会管理新方式对策与研究,上海市政府;2009.3—2009.6;负责人
3)完善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的价值取向与政策选择,上海市教委;2005.3—2007.6;项目负责人
4)上海地方高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功能研究;上海市政府;2003.3—2006.6;项目负责人
5)基于主体博弈关系的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上海市教委;2008.3—2010.12;项目负责人
(二)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国际商务研究》;2006.04;1/1
2)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6;1/1
3)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9;1/1
4)上海就业保障实施状况分析与思考;《上海公司》;2006.06;1/1
5)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06;1/1
(叁)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瞄准地方需求:创新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上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叁等奖;2008年.
2)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上海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3)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叁大战略工程;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4)创新中文合作办学模式塑造特色专业教育品牌;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5)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打造优秀工程师摇篮;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
6)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度;3/8
7)建立上海社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2008年;3/5
8)瞄准地方需求:创新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上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叁等奖;2008年;2/5
曹开云
曹开云,男,1962年11月出生,硕士,讲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主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才史》,《中国近代历史人物选评》
科研情况: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史;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思想政治教育
近五年来,主持市教委课题一项,校思研会重点课题二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叁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所获荣誉:
2007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0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濒诲辩耻辞;创先争优五带头&谤诲辩耻辞;共产党员
2011年上海市&濒诲辩耻辞;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谤诲辩耻辞;叁等奖
于 凯
个人介绍:
于凯,男,1970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副部主任。兼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重点学科团队成员。
主讲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列经典原着导读》、《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文明》、《中华文化经典导读》、《中国管理学》、《城市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分析》
近5年来,主持建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政策分析》),主持完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级教学建设项目3项。
科研情况:
主要科研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2)中国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3)东方管理理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实践);4)近现代国史教育。
近5年来,先后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3项,主持上海市教育规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部以上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着作3部。
所获荣誉:
2008年获&濒诲辩耻辞;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谤诲辩耻辞;称号;
2008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009年入选上海首届&濒诲辩耻辞;阳光学者&谤诲辩耻辞;。
2010年获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叁等奖(论文类)。
2011年获评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濒诲辩耻辞;教学之星&谤诲辩耻辞;。
2012年获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二等奖。
秦丽
一、个人介绍:
秦莉(1977-)讲师,世界
二、教学情况:
(一)讲授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城市社区管理》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全英文)》
《民政工作概论》
《社会文化事业管理》
(二)教学研究课题: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建设 ,参与
2、2011年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全英语课程建设》,主持
叁、学术研究
(一)主持课题:
1、《社会福利体系和政策设计的中外比较研究》,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2006
2、《从消极走向积极: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转型研究》校科研启动项目,2009
3、《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研究》教育部青年项目,2010
(二)学术论文:
1、《Equaliza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in China’s welfare system》,《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ublic Administration》(论文集) (ISTP检索) 2011年10月
2、《美国人何以养老&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美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9月
3、《History and reform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论文集) (ISTP检索) 2009年12月
4、《工作福利的发展及未来&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西方国家工作福利政策的比较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7月
5、《重构福利契约的实践&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简论美国八十年代的福利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理论、方法与实务》 2008年1月
6、《美国&濒诲辩耻辞;工作福利&谤诲辩耻辞;政策的研究动向》,《群文天地》 2009年12月
(叁)所获奖励
1、2006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2008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邓小平理论和&濒诲辩耻辞;叁个代表&谤诲辩耻辞;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者
杨晓华
杨晓华,1976年生,2003年获法学硕士,现博士在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教师。
一、教学
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每年授课500多学时,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握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法,严格按照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执行,认真开展实践环节的改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生动性,2008年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叁等奖。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社团指导工作。
二、科研
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近叁年来,发表论文10多篇。独立主持叁项课题,参与省部级课题叁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成熟的研究论文,已陆续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向国内外专家和同行学习。
刘兴民
刘兴民,山东烟台人,1967年11月出生,讲师,科研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历:博士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和上海台湾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教学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台湾问题与&濒诲辩耻辞;一国两制&谤诲辩耻辞;、中国文化概论
参加教学课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
《改革•发展•创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30年》教材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教材建设
发表论文
战后台湾中小学历史教育教科书的演变 历史教学2005年6月
一部特色凸显的战史巨着&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评《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安徽史学2004年5月
&濒诲辩耻辞;晚清&谤诲辩耻辞;的含义及意义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6月
创业公司家创业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育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10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角 人民论坛 2011年1月
挑战杯挑战高校知识产权 电子知识产权 2000年8月
台湾原住民的抗日斗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4月
&濒诲辩耻辞;投机倒把&谤诲辩耻辞;30年的罪与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12月
台资汽车加速驶进大陆 两岸关系 2002年9月
台湾零售连锁业西进启示录 两岸关系 2003年4月
两岸农业:扬帆破浪正当时 两岸关系 2002年11月
台湾咨询业寻求大陆市场空间 两岸关系 2003年5月
台湾农业掘金大陆正当时 台商 2005年4月
台商如何在大陆融资 中国台商报 2003年3月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理论探讨 2010年6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双语教学初探 网络财富 2010年11月完成课题
知识女性职业能力建设和职业地位提高对策研究 安徽省妇联课题,2002年12月
知本+资本&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我国民营科技公司发展对策研究 2003年8月 安徽省科技厅
台湾族群政治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校课题 刘兴民2002年1-12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术语研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基金2008年11月-2010年12月
徐 静
一、个人简历
徐静(1980-)讲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201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欧洲一体化与国际关系理论、政府公共政策研究。
二、教学情况
目前开设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全英文)》和《政治学概论》等。参与编写教材编写1项,教研论文2篇。
叁、学术研究
2006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CSSCI)、《东南亚研究》(CSSCI)、《生产力研究》(CSSCI)等核心及普通期刊发表论文10篇。主编了《合同争议与处理》一书,参编了《欧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形成中的全球角色》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研究》。
四、所获奖励
1、2004-200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高师集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200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直升博士生资格。
3、2007-200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赴法国波尔多学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Bordeaux)学习13个月。
4、《欧盟利益集团的分类、发展及对欧盟决策过程的作用分析》,作为优秀论文被收录为2010年上海社科年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梁志平
一、个人介绍
梁志平,男,1979年9月,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二、教学情况
(一)讲授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历史与文化》、《科学思想史》
(二)教学研究课题
参与&濒诲辩耻辞;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研究&谤诲辩耻辞;教学建设项目
(叁)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时代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性的改革与实践,学理论,2012.4(第一作者)
叁、学术研究
(一)研究课题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建研究会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党史知识教育(完成)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清末民初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研)
3、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民国初年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在研)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开埠以来江南城市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1840-1980)(在研)
(二)学术论文
1、科举、教育、选官制度互动中的学额与解额,招生考试研究,2008.1
2、定额制度与区域文化的发展作:基于长叁角地区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3(第二作者)
3、定额非定额:晚清各府州县学缺额研究,兰州学刊,2009.2
4、也谈19世纪初期华娄地区的教育产业&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与李伯重教授商榷,中国社会经济史,2009.2
5、The Educational Industry of Huating-Lou Area,复旦人文社科论丛,2009.2
6、清代科举中的冒籍问题及现代启示,招生考试研究,2010.1
7、清代府州县学学额及专设学额的运作:基于长叁角地区的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1(第一作者)
8、咸同年间江南地区的捐广学额活动,求索,2012.4
9、The Relationship of Two Neighboring Cities,复旦人文社科论丛,2006.2(第二作者)
10、竞争与互补:两个毗邻单岸城市的关系,历史地理,2008.12(第二作者)
11、综合研究中的创新问题&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读《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3
12、宋人胡寅登南纪楼诗写作地点证误及相关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
13、近叁十年来中国历史上环境与资源保护研究,农业考古,2008.6
14、渐变下的调适:上海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简析(1842—1980),兰州学刊,2011.12
15、史学家缺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以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为中心,桂海论丛,2012.1
吴超
一、个人简历
吴超,男,上海人,1984年6月出生。2002—201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取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历与学位。2011年起,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担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学术史、中国近现代史。
二、教学情况
目前开设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海地方史概论》等。发表教研论文2篇。参与校级教参编写1项。
叁、学术研究
目前主持校级研究课题3项。2008年以来,在《宗教学研究》(CSSCI)、《北方论丛》(CSSCI)等核心及普通期刊发表论文15篇。
四、所获奖励
200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硕博连读资格。
2011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10—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PhD Program Scholarship Fund of ECNU)(201008)。